才艺学什么?请让孩子说了算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4日
比赛前,选手在热身准备。 |
一名男生在比赛中忘我地表演。 |
日前,惠州市第二届中小学西洋管弦乐、打击乐演奏比赛在市实验中学举行初赛。赛场内,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小号、长笛、爵士鼓……各种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小选手轮番登场,近250名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中小学生同场竞技。赛场外,家长们也呈现陪赛众生相,有人悠闲地看着手机静静等待,对赛果淡然处之,但更多的人则如同孩子参加高考一般,来回走动,一脸焦虑,听闻孩子比赛表现不佳,顿时脸色一沉,吓得孩子不知所措。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公众对艺术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市场上各类培训班涌现,惠州市中小学生群体也兴起了一股学习器乐热潮。学习器乐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综合素质,有潜力的孩子更能走上专业音乐道路,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热潮之下,部分家长出于望子成龙以及不甘于人后的心态让孩子学习才艺,为的却是给家长“长面子”。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门槛降低
价格大众化促器乐学习升温
据了解,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之下,目前惠州的学校器乐团日益增多,学生除了传统音乐课之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器乐学习。如惠州市下埔小学、仲恺区红旗小学、惠阳高级中学等设有专门的管乐团,惠州市也专门在市实验中学开设了中小学生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们经过选拔进入乐团后,学校会定期组织他们参与练习,如市中小学生交响乐团每周三会进行排练,中小学民族乐团则在每周五晚上会进行排练。
另一方面,未能进入学校乐团,又希望学习器乐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在校外找到合适的培训班进行器乐学习。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各县区都有许多专门的器乐培训机构,而且价格也不高,根据器乐不同,收费一般在40元一节课到120元一节课之间。不少家长表示可以接受这一支出,都愿意帮孩子报名,希望他们能学习到一技之长。价格的大众化让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不再是“富家子弟”的专利,因此成为中小学生学习器乐逐年升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据了解,全市去年参加钢琴考级的中小学生就有2000到3000人,而民族器乐考级人数则为1000人左右,且在逐年上升中。除了参加器乐考级人数增加,惠州各项小学生器乐比赛参赛人数也呈上升趋势。2013年,惠州市举办首届中小学生民乐大赛时只有100多人参赛,到了第二届就已增加到300多人。同样,首届中小学生西洋器乐、打击乐比赛有150多人参赛,到了本届不算补录也已经有近250人参加。
为了配合各项中小学生器乐比赛,惠州市教育系统从2009年便开始专门建立专业评委库,入选者必须要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者在各自专业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确保比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明年1月,惠州市还计划举办首次全市中小学生新春音乐会,把民乐和西洋音乐全部纳入其中,提供更大的舞台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据惠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少辉介绍,虽然中小学生学习器乐现象越来越火,但单纯就学校层面来看,全市艺术教育发展还不太平衡。惠城区和惠阳区艺术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其它县区而言要好一些,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活动开展方面,而部分县区仍缺乏具体措施和资金支持。“不过,由于此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学校硬件设施都有详细规定,目前各县区学校将按照实施意见从硬件设备和展示平台方面向这一标准靠拢。”王少辉介绍,在加强师资方面,教育部门今年已经陆续开展全市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以及高中教师声乐和钢琴的培训,这些培训今后将每年定期开展。
虚荣心作祟
家长跟风易产生攀比心理
在中小学生学艺热潮中,学生家长的态度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家长的心态还是比较端正的,基本上尊从孩子的意愿,由孩子自己决定学习什么乐器,市民曾先生便是其中一位。“自己对乐器没什么了解,都是听孩子的,我跟家人都支持他的想法。”曾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学习萨克斯近两年时间,最早是孩子主动提出要学的,他随后咨询了一下培训班的价格,觉得可以接受就帮孩子报了名。“开始还以为他三分钟热度,但后来看他兴趣挺大的,还是坚持下来了。”曾先生的孩子本次也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西洋管弦乐、打击乐演奏比赛,谈起是否看重此次比赛结果,曾先生表示,“没想过拿奖,主要是让孩子展示一下自己学习的成果。”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曾先生一样抱着志在参与的态度,比赛现场不少结伴而来的家长还是在暗自较劲。刘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一,学习小提琴已经有4年了,“和她一起学琴和参加比赛的还有班上的两个同学,大家平时都会进行对比,我当然希望孩子能拿到更好的成绩。”刘女士认为,如果能拿到好的名次,孩子在班上会更受老师关注,自己也更有面子。通过现场随机走访等待比赛的家长,记者发现有这种想法的人并非少数。
“目前,学习器乐对升学没有直接影响,接下来,教育部门会加强对艺术教育方面的测评,当然这一方面也只是提供参考意义。”一名初中音乐老师告诉记者,很多送孩子学习各类器乐的家长口头上都说“还没决定好是否让孩子以此为职业”,却很早便要求孩子考级并参加各项比赛争取名次。一方面,是这些父母“功利心”较重,个人认为学习什么器乐“更有前途”,从孩子学什么到是否参加比赛都一手操办;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家小孩都在学,家长觉得孩子有才艺比较有面子,就会不自觉地就给自己家孩子找到一个参照对象去对比,盲目跟风继而产生攀比心理。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艺术潜能的发展,甚至会让他们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如果家长并不打算让孩子以后升学或就职往音乐方面发展,就应该把成绩放在次要位置,更多地考虑怎样使孩子在适度的努力下继续下去,并且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
建议
器乐学习非越早越好
孩子感兴趣才是关键“根据调查显示,学艺术的孩子犯罪率是最低的,这说明艺术教育对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王少辉看来,让孩子学习器乐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家长在选择时一定要避免踏入认知误区。
王少辉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器乐班应该重点考虑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孩子学习的年龄,另一个是孩子是否感兴趣。据了解,很多器乐学习都有年龄界定,并不是越早越好。以钢琴为例,一般要等孩子5岁以后再开始,因为钢琴课程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否则认琴谱会有困难。而且孩子的手掌不够大,也很难弹出完美的音符。而5岁以上的孩子手指部分的小肌肉发展较为成熟,也能比较有力地敲击琴键。此外,如果让年龄太小的孩子学习器乐,家长就要全程陪同,这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也不现实。
除了年龄之外,更要充分考虑到孩子是否对该项器乐有足够的兴趣。“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不要有从众心态,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学什么器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自己对器乐有兴趣,家长跟老师再加以引导,他们自然能成长得更好。”王少辉说,如果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完全是在迎合家长,那么即使天天去上高价的培训班也没什么意思,除了会让孩子感受到挫折感之外,还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一旦孩子选择了学习器乐,指导老师和家长都是关键角色,学音乐最早都是在考家长,是对他们耐力的考验。孩子始终有一定的惰性,如果家长坚持不下来,孩子也自然容易放弃。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时间能解决一切,努力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王少辉也提醒各位家长,现在学习器乐的孩子群体呈现金字塔分布,学习的人很多,但走到最后并取得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家长除了要鼓励孩子坚持练习,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摆正,学习器乐只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方式,若孩子在学习期间展现了艺术方面的潜质,那可以继续培养并考虑今后报考高等音乐学院、高等艺术院校等,但如果孩子到了初中或高中在艺术方面仍然没有展示太大的潜力,但在文化课程方面更有实力,那就应该合理取舍,不要过分强求。